竹风春尾,听捎檐剩有,去年疏翠。园官笑指,轻雷后迸,新泥斜碎。
篱边乍见,又穿过、邻墙背。记先尝、最是江南,果然燕子来未。
犹忆晓垞烟际。山童担,向水市。正采桑时候,除了蚕娘,更无人讳。
花乳瓯香,朱樱树晚,相逢长是。待何日、玉版闲寻,青鞋重访萧寺。
尾犯 笋。清代。李良年。 竹风春尾,听捎檐剩有,去年疏翠。园官笑指,轻雷后迸,新泥斜碎。篱边乍见,又穿过、邻墙背。记先尝、最是江南,果然燕子来未。犹忆晓垞烟际。山童担,向水市。正采桑时候,除了蚕娘,更无人讳。花乳瓯香,朱樱树晚,相逢长是。待何日、玉版闲寻,青鞋重访萧寺。
(1635—1694)清浙江秀水人,字武曾。诸生。与兄李绳远、弟李符并著诗名,时称三李。又与朱彝尊称朱李。诗初学唐人,持格律甚严。古文长于议论。曾举博学鸿儒科,罢归。有《秋锦山房集》。 ...
李良年。 (1635—1694)清浙江秀水人,字武曾。诸生。与兄李绳远、弟李符并著诗名,时称三李。又与朱彝尊称朱李。诗初学唐人,持格律甚严。古文长于议论。曾举博学鸿儒科,罢归。有《秋锦山房集》。
初夏即事十二解 其四。宋代。杨万里。 从教节序暗相催,历日尘生懒看来。却是石榴知立夏,年年此日一花开。
桃源图诗。明代。程敏政。 冬青之木郁葱葱,日落水流西复东。岁岁年年人不同,桃花依旧笑春风。百年废兴增叹嘅,落红万点愁如海。今年花胜去年红,明年花开复谁在。可惜落花君莫扫,孤芳转盼同衰草。对此如何不泪垂,十年花送佳人老。志士幽人莫怨嗟,看到子孙能几家。寸根千里不易到,留种河阳一县花。
自厦门泛舟渡台湾海中见夕阳感赋。。俞明震。 自浮沧海送残阳,渐觉閒身人莽苍。一掬酸辛成独往,无边天水共微光。风樯隐隐开元气,朔雁声声吊战场。凄绝一更初魄语,故人相望涕成行。
论诗呈双鱼 其四。明代。霍与瑕。 国风虽离乱,时闻平淡音。降及离骚作,哀思不可任。驰骋不可御,纵横更莫伦。遂为词赋祖,精华世所歆。嗟哉铁石肠,徒寄此璆琳。
即席赠任棠山。明代。杨慎。 红湿城中仙里,香霏阁下人家。幸遇风流地主,浑忘飘泊天涯。六彩狂呼琼略,百杯烂醉金沙。何日公寻黄石,壁津共泛灵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