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百科 正文

老年人老掉牙很正常?专家辟谣

在人们的传统观念中,“老掉牙”似乎成了一种自然规律,许多人认为随着年龄的增长,牙齿脱落是不可避免的,这一观念在医学专家眼中却并非全然正确,本文将通过专家的视角,深入探讨老年人牙齿脱落的真正原因,并揭示“老掉牙”并非正常规律的真相。

老年人“老掉牙”很正常?专家辟谣:牙齿健康需重视

传统观念的误区

“老掉牙”这一俗语在民间广为流传,它形象地描绘了老年人牙齿脱落的现象,这种观念往往掩盖了牙齿脱落背后的真正原因,误导了人们对牙齿健康的认识,许多老年人因此忽视了口腔健康的重要性,导致牙齿问题日益严重。

专家视角:牙齿脱落的真正原因

1. 牙周病:牙齿脱落的元凶之一

牙周病是导致老年人牙齿脱落的主要原因之一,随着年龄的增长,牙龈逐渐退缩,牙齿之间的缝隙变大,容易堆积牙结石,如果不及时清理,牙结石会进一步刺激牙龈,引发炎症,导致牙周组织萎缩,无法有效固定牙齿,长期以往,牙齿松动度增加,最终脱落。

北京协和医院口腔科副主任医师董海涛指出,牙周病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疾病,早期症状不明显,但危害极大,老年人应定期进行口腔检查,及时发现并治疗牙周病,以维护牙齿健康。

2. 龋齿:不可忽视的牙齿杀手

龋齿也是导致老年人牙齿脱落的重要原因,老年人由于唾液分泌减少、口腔自洁能力下降等因素,更容易患龋齿,细菌侵蚀牙齿,破坏牙釉质和牙本质,导致牙齿结构损伤,最终可能因龋坏严重而脱落。

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口腔科修复专科副主任叶剑涛强调,龋齿的预防和治疗同样重要,老年人应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,定期刷牙、使用牙线等清洁工具,减少细菌滋生,对于已经发生的龋齿,应及时进行修复治疗,防止病情恶化。

3. 骨质疏松:全身性疾病对口腔的影响

骨质疏松是老年人常见的全身性疾病之一,它同样会对口腔健康产生不良影响,骨质疏松导致全身骨量减少,口腔骨质也会相应丢失,使得牙齿结构变得不够稳固,容易松动脱落。

董海涛副主任医师提醒,老年人应关注自身骨质疏松状况,及时补充钙质和维生素D等营养素,增强骨骼健康,定期进行口腔检查,及时发现并处理因骨质疏松导致的牙齿问题。

4. 其他因素:外伤、不良习惯等

除了上述疾病因素外,外伤、不良习惯等也是导致老年人牙齿脱落的重要原因,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下降,更容易发生跌倒等意外事件,导致牙齿受损,长期吸烟、饮酒等不良习惯也会对口腔健康造成损害,加速牙齿脱落的进程。

如何预防老年人牙齿脱落

1. 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

老年人应坚持每天早晚刷牙,使用牙线、牙间隙刷等清洁工具,彻底清除口腔内的食物残渣和牙菌斑,定期使用漱口水等口腔清洁用品,保持口腔清新。

2. 定期进行口腔检查

老年人应定期进行口腔检查,及时发现并治疗牙周病、龋齿等口腔疾病,通过专业的口腔检查,医生可以评估老年人的口腔健康状况,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。

3. 合理饮食,补充营养

老年人应注意合理饮食,多摄入富含钙质和维生素D的食物,如牛奶、豆制品、绿叶蔬菜等,适量补充蛋白质和其他营养素,增强身体免疫力,促进口腔健康。

4. 戒烟限酒,避免不良习惯

老年人应戒烟限酒,避免长期吸烟、饮酒等不良习惯对口腔健康的损害,注意避免用牙齿咬硬物等不良习惯,减少牙齿受损的风险。

5. 积极治疗全身性疾病

老年人应积极治疗骨质疏松等全身性疾病,通过补充钙质、维生素D等营养素和适当的运动锻炼,增强骨骼健康,关注自身口腔健康状况,及时发现并处理因全身性疾病导致的牙齿问题。

“老掉牙”并非正常规律,牙齿脱落往往与牙周病、龋齿、骨质疏松等疾病密切相关,老年人应树立正确的口腔健康观念,重视口腔健康维护,通过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、定期进行口腔检查、合理饮食补充营养等措施,预防牙齿脱落的发生,对于已经发生的牙齿问题,应及时就医治疗,避免病情恶化影响生活质量,让我们共同关注老年人口腔健康,让每一位老年人都能拥有健康美丽的笑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