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自然界中,雷电作为一种强大的自然现象,时常给人类生活带来不可预测的风险,近年来,雷击导致建筑物受损甚至坍塌的事件时有发生,其中公园凉亭作为常见的休闲设施,也未能幸免,本文将以江苏常州经开区横山镇芳茂山公园凉亭雷击坍塌事件为例,深入探讨雷击为何会导致公园凉亭坍塌,并探讨如何预防此类悲剧的再次发生。
雷击的成因与种类
雷电的成因
雷电是一种自然放电现象,通常发生在积雨云中,由于对流作用,积雨云中的小水滴不断碰撞分裂,产生正负电荷并各自聚积,当云与云之间或云与大地之间的电位差达到一定程度时,就会发生猛烈的放电现象,即闪电,放电路径上的电压可达几万到数百万伏,电流可达数万甚至数十万安培,瞬间释放的能量极为巨大。
雷电的种类
雷电主要分为三种类型:直击雷、感应雷和雷电侵入波,直击雷是指地面物体被雷电直接击中,这是造成凉亭坍塌的主要原因,感应雷则是在地面凸出物顶部感应出大量异性电荷,或在金属体上感应出电压,虽然不直接击中物体,但也可能对电子设备造成损害,雷电侵入波则是雷电冲击波沿线路或管道迅速传播侵入室内,形成二次放电。
雷击导致凉亭坍塌的原因分析
凉亭的构造与材料
凉亭作为公园中的休闲设施,其构造通常包括屋顶、柱子和地基三部分,屋顶多采用悬臂式或斗拱式结构,以木材或石材为主要材料,木材因其质轻、易加工、美观等特点,常被用于小型凉亭的搭建,但其防火、防腐及抗雷击能力相对较弱,石柱则具有坚固、耐久的特点,但成本较高,且施工难度大。
防雷设施的缺失或不足
在雷击事件中,凉亭的防雷设施是否完善是决定其能否承受雷击冲击的关键因素,如果凉亭未安装避雷针、避雷带等防雷设施,或者防雷设施安装不规范、维护不到位,那么在遭遇雷击时,凉亭将难以承受巨大的电流冲击,从而导致结构损坏甚至坍塌。
日常维护与检查的忽视
凉亭的日常维护和检查也是预防雷击坍塌的重要环节,如果平时对凉亭的维护不到位,存在结构老化、腐蚀等问题,那么在雷击的冲击下,这些问题将被无限放大,最终导致凉亭坍塌,对防雷设施的定期检查和维护也是必不可少的,以确保其在关键时刻能够发挥作用。
极端天气的影响
雷击事件往往伴随着极端天气,如强对流天气、雷阵雨等,这些天气条件下,雷电活动频繁且强度大,对凉亭等建筑物的威胁也更大,在极端天气条件下,人们应尽量避免在凉亭等露天设施中停留,以减少被雷击的风险。
常州芳茂山公园凉亭雷击坍塌事件案例分析
事件回顾
2024年8月11日晚,江苏常州市经开区横山桥镇遭遇强对流天气,芳茂山公园内的一个凉亭因雷击而坍塌,该凉亭是公园内最大的一个,屋顶为两层结构,平时常有市民在此躲雨或休息,事发时,有16名市民在凉亭内躲雨,结果不幸被困,经过全力救援,16名伤者全部送医救治,但其中6人因伤势过重抢救无效死亡,其余10人伤情稳定。
原因分析
1、防雷设施缺失或不足:据调查,该凉亭可能未安装或未规范安装避雷针等防雷设施,导致在雷击时无法有效引导电流入地,从而直接击中凉亭结构。
2、日常维护与检查不到位:凉亭可能存在结构老化、腐蚀等问题,而这些问题在雷击的冲击下被无限放大,最终导致凉亭坍塌。
3、极端天气的影响:事发时正值强对流天气,雷电活动频繁且强度大,对凉亭等建筑物的威胁极大。
4、市民安全意识不足:在雷雨天气下,市民仍选择在凉亭内躲雨,未能及时采取避险措施,增加了被雷击的风险。
预防雷击坍塌的措施与建议
加强防雷设施建设
对于公园内的凉亭等露天设施,应严格按照防雷规范进行设计和施工,确保安装避雷针、避雷带等防雷设施,并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,确保其处于良好状态。
加强日常维护与检查
定期对凉亭等建筑物进行维护和检查,及时发现并处理结构老化、腐蚀等问题,确保其在遭遇极端天气时能够保持稳定。
提高市民安全意识
通过宣传教育等方式提高市民的安全意识,让他们了解雷电